- 全国蓝火计划最大规模博士团在惠州闭团 37名博士为企业提出47个优化方案
-
2018-08-29
-
8月23日上午,2018年“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惠州分团闭团仪式在仲恺高新区科融创业大厦举行。来自全国23所高校的37名博士研究生,已经完成了在23家惠州企业的驻点科技服务工作,获得企业普遍赞誉。
“更为关键的是,通过这次活动,校企之间、校校之间、校地之间建立了长效的合作模式,带给企业不一样的新鲜血液,为发挥高校和企业的积极性,扎实有效推进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探索。”TCL电子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招聘经理秦晓娟表示。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此次将有4名博士生加入,是这一批企业中获得博士生最多的。该公司研究院助理黄梅告诉记者,这4名博士不仅为公司在具体项目的研发方面提供了帮助,更重要的是,为公司和高校之间的联系搭建了桥梁。“与高校的深入联系合作,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公司在研发力量和研发设备上的不足,为我们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提供更为长久的帮助。当然,我们企业在高校高校成果转化方面,也可为他们提供平台,可谓是合作双赢。”她说。
将继续开展为期11个月跟踪服务
据了解,2009年启动的“蓝火计划”,是教育部为加快高校创新科技成果向社会转移转化实施的一项重大产学研行动计划,组建“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今年“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将在惠州等全国7个城市开展。惠州不仅继2017年之后,第二次迎来“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的科技服务,37名博士派驻23家企业的规模也是7个城市的“博士团”中最大的。
记者在名单中看到,这批博士来自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21所名校,共有TCL王牌电器、TCL瑞智制冷设备、德赛电池、德赛西威、亿纬锂能、九联科技、索尼精密部件等23家知名企业参与本次行动,每家企业得到1~4名博士生的优质科技服务。他们的集中派驻时间为一个月,服务周期则长达一年。
记者在闭团仪式上了解到,在惠州的这一个月里,博士生工作团的37名博士与服务企业在“政、产、学、研、用”领域无缝对接,共梳理分析企业技术需求和难题68项,提出企业生产工艺优化方案47个,开展专业知识培训讲座35次,撰写调研报告37份,开展各类科研试验19次,累计考察服务企业143人次,有效助推了企业的科技创新。
“此次入驻惠州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对接全国一流高校,为企业的技术研发到创新提供支撑,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衔接。通过蹲点服务、交叉走访、考察研讨、交流论坛、导师支持,取得了令人振奋的阶段性成果。” 博士团团长、来自武汉大学的黄鹏博士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虽然为期一个月的入驻企业结束了,但是产学研融合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在接下来11个月的跟踪服务期里,博士团成员们将继续与企业深化合作,争取在校企、校地、校校合作中取得更多成果。
提效92%,提出抗菌性能研究……博士们做了这些事
博士生进企业,究竟碰撞出了哪些智慧的火花?
在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的刘万英提供了改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浸润性能的优化方案,将电池静置时间由原来的24小时缩短到2小时,很好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上海交通大学的杨凌宇协助惠州华励医疗有限公司提出一种慢性伤口细菌生物膜模型建立及产品抗菌性能的研究方法。
在索尼精密部件(惠州)有限公司,大连海事大学的盛德尊提出了解决点胶机胶水拉丝、粘结、过早硬化的方案,为生产线自动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在惠州清水湾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四川大学的王旭开展了特异性生物材料对污水中重金属的吸附过程探究以及微生物对重金属生物矿化过程与机制的分析,协助企业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优化运营规程,改善研发现状。
四川大学的喻伟闯协助惠州市锦好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电子工程师开展助听器旧产品改善升级、新产品设计研发等方面的工作,并与结构工程师就助听器腔体设计中的消除声短路、抑制声共振等进行探讨,并提出电路优化方案,还翻译相关英文资料10余份。
东南大学于芳为紫阳照科技有限公司提出了生产车间员工绩效考核优化方案,帮助拟定中高层管理者年终奖金分配方案,对公司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予以梳理、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司车间的生产效率。
吉林大学的郭敏、天津大学吴武斌进驻惠州市绿之蓝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后,分析了惠州市垃圾分类回收现状,整理并提出了解决垃圾分类回收的可行性方案,协助公司搭建垃圾分类回收网络平台,一定程度上帮助公司实现“互联网+”的回收模式。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刘红斌介绍,经过3年多的实践,博士生工作团对加强校地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还探索打造出了具有中国高校特色的师徒创业圈,即学生在前台创业、教授团队在后台提供技术支撑的新模式,让高校智库支持经济、科技发展的效用不断放大。
记者 王彪 摄影 王昌辉
相关链接:
http://www.sohu.com/a/249679826_100116740
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8-08/24/content_7746557.htm
附1:37名博士31天下海记
现如今,博士下海早已不是新闻,但博士生“组团下海”,并且不是自己开办企业而是走产学研融合的路子,则意义又自不同。
一个月前的2018年7月24日,仲恺高新区科创金融大厦,2018年“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惠州分团开团仪式。此后的一个月里,来自全国23所高校的37名博士研究生在23家惠州企业开展驻点科技服务工作。他们帮助企业分析技术难题、撰写调研报告、开展科研实验,不仅自身能力得到迅速提高,企业也获益良多。
无论和惠州往年的纵向来看,还是今年全国横向对比,此次博士团组团下企业的规模都是首屈一指。去年的同类活动中,来自全国14所高校的20名博士组成2017“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惠州分团,进驻8家企业和1家研发中心,相比之下,今年无论是博士数量还是参加高校、企业数量都有明显增长。此外,今年“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在惠州等全国7个城市开展,惠州分团的博士数量也是最多的。
清水湾:王博士帮企业研究如何“吃”掉污染物
博士团成员王旭,高高大大,方正的国字脸,说起话来中气十足。他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在惠州企业一个月的驻点让他获益很多。
作为四川大学微生物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王旭在2018年6月报名参加2018年“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7月入选惠州分团,7月23日飞到深圳,24日参加开团仪式,下午就和另一位博士团成员一起马不停蹄前往位于大亚湾的惠州清水湾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并在企业正式“上岗”前一天,就在新同事的陪同下共同学习了由专业资深的环保法律师主讲的环保法律法规新形势讲座,并参观了大亚湾化工高新技术企业和创业孵化器。
清水湾是大亚湾区引进,由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和两位博士创立,以环境友好型修复功能材料工业级研发和产业应用为技术驱动核心的科技型创业公司。两位“蓝火计划”博士“上岗”第一天,惠州清水湾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香港科技大学曹文彬博士就带领公司研发团队与他们展开交流。曹文彬说,希望两位博士生能够加入一线了解企业实际研发状况和需求,结合他们在学校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与公司展开深入的技术交流和对接,在解决产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丰富自己。
王旭提出,希望能参与公司一个技术改进小组,为公司发展作出实际贡献。对此,曹文彬表示非常欢迎,并马上带着王旭来到公司实验区,向他讲解公司废水重金属净化处理新材料的技术特点和优势。
水、土污染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相关产品仍有技术发展空间。清水湾和王旭的研究内容,用形象的说法就是研究如何用物理或化学的手段高效地“吃”掉水土中的各种污染物。
目前,清水湾正利用海水中藻类提取物实现对污染物的物理吸附,从提取物的培养到产品加工和使用的全过程都实现绿色化环保,王旭协助开展了特异性生物材料对污水中重金属的吸附过程探究,并开展了微生物对重金属生物矿化过程与机制的分析。事实上,这和他的专业契合度很高:在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他攻读的专业是环境工程,目前博士攻读的微生物学专业,具体研究领域正是环境应用微生物方向。
“入驻企业研发项目和我所学专业的匹配度很高。”王旭告诉南方日报记者,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用微生物处理污水中的重金属,作为四川大学和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联合培养的博士,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对接四川大学、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与清水湾生物材料公司共同合作开发可以同时实现物理吸附和生物化学吸附的新型环保材料,实现更高效的环境治理。
在入驻企业的一个月时间里,他还发现企业存在研发人员配置不齐全等短板,在他的建议下,企业为主要研发人员配置了专门助手,提升了研发效率。在管理制度方面,他建议并参与企业制定易制毒和易制爆化学品的管理条例,提升了企业研发生产的安全性。
亿纬锂能:刘博士为企业提供缩短电池静置时间方案
来自全国不同高校且如此大规模的博士团队到惠州企业,深入科研和生产一线开展驻点科技服务,这在惠州产业发展和科研创新的历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批博士来自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21所名校,入驻23家企业则囊括TCL王牌电器、TCL瑞智制冷设备、德赛电池、德赛西威、亿纬锂能、九联科技、索尼精密部件等惠州本地代表性企业,每家企业得到1—4名博士生的优质科技服务。他们的集中派驻时间为一个月,服务周期则长达一年。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此次有刘万英等4名博士生加入,是这一批企业中获得博士生最多的。
“在亿纬锂能的驻点经历,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产学研。”来自中国矿业大学的刘万英表示,作为在校学生,有时候过于追求理论、追求前沿,往往忽略了实际生产问题。这次派驻企业恰好给了他们了解实际问题的机会,让他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了解到生产和学习研究的差距和切合点,对他们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研究大有帮助。
派驻亿纬锂能期间,刘万英提供了改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浸润性能的优化方案,将电池静置时间由原来的24小时缩短到2小时,很好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亿纬锂能公司研究院助理黄梅告诉记者,4名博士不仅为公司在具体项目的研发方面提供了帮助,更重要的是,为公司和高校之间的联系搭建了桥梁。“与高校的深入联系合作,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公司在研发力量和研发设备上的不足,为我们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提供更为长久的帮助。”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的杨凌宇协助惠州华励医疗有限公司提出一种慢性伤口细菌生物膜模型建立及产品抗菌性能的研究方法;在索尼精密部件(惠州)有限公司,大连海事大学的盛德尊提出了解决点胶机胶水拉丝、粘结、过早硬化的方案,为生产线自动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来自四川大学的喻伟闯协助惠州市锦好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电子工程师开展助听器旧产品改善升级、新产品设计研发工作,并提出电路优化方案;吉林大学的郭敏、天津大学吴武斌进驻惠州市绿之蓝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协助公司搭建垃圾分类回收网络平台……
在惠州的这一个月里,博士生工作团的37名博士与服务企业在“政、产、学、研、用”领域无缝对接,共梳理分析企业技术需求和难题68项,提出企业生产工艺优化方案47个,开展专业知识培训讲座35次,撰写调研报告37份,开展各类科研试验19次,累计考察服务企业143人次,有效助推了企业的科技创新。
惠州市星之光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印制电路板PCB研发的高新企业。该公司资深研发工程师陈健表示,长久以来,出于生存和发展的考虑,企业的科技研发都过于强调效益,强调实用性,而忽略了基础理论层面方面的研究,在进驻企业的博士生的帮助下,企业重视起基础理论的研究,并找到理论结合实际的切入点,这对企业筑牢科研创新根基大有帮助。
卓瑞科技:黄博士助企业培养工业机器人行业“导师”
2018“蓝火计划”博士团团长黄鹏来自武汉大学,此次入驻的是仲恺高新区的广东卓瑞科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帮助该公司研究工业机器人。
“这家公司此前在人力资源方面做得不错,有很好的积累,” 黄鹏介绍说,在“机器换人”的大趋势下,这家公司看准人工智能在产业转型的当下有着巨大市场需求,去年启动新业务,与70多所学校达成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工业机器人领域人才。
黄鹏此前在高校工作十多年,长期负责人才工作,目前担任广州工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同样分管人才培养工作,因此对人才培养有很多心得经验,入驻企业后提出不少优化建议,并做了两场专题报告,反响强烈。
“很多学员在此前工作中有很好积累,对机器人实际操作非常熟练,但是缺少教学经验,因此通过产学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黄鹏介绍说,受限于机器人技术短板,培养出的人才目前主要是在进口机器人基础上,通过编程优化,提升机器人运作效率。在派驻期间,黄鹏与南京农业大学张春燕博士为卓瑞集团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校企师资职业指导、授课综合技能提升等方面提供产学研合作支持。
“大国工匠”关键一方面是立德树人,同时也需要专业指导。黄鹏表示,他作为高级职业指导师,更强调产教结合的培养思路,实现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资源互补、融合发展,相关人员接受培训后可以到中西部地区开展工业机器人的教育工作。
在谈到此次活动的意义时,黄鹏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对于人才来说,需要有很好的成长平台空间,深度参与企业并共享企业发展红利,目前正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在惠州此次开展“蓝火计划”博士团派驻企业活动可以对此起到带动作用。
一个月的派驻期结束了,37名博士研究生与惠州企业的缘分才刚刚开始,接下来双方还有为时11个月的跟进合作,以推动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落地。
黄鹏告诉记者,此次活动有利于促进“政产学研用”五方合作,有利于校企、校校和校地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增进了各方感情,在这一个月时间里形成的初步合作成果有很多还有待于市场检验,但已经开了好头,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更新的思路,为将来的融合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特别是,入驻企业的博士已经和企业人员之间形成协作团队,借助导师与高校的力量,跨学校、跨学科、跨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南方日报记者 王彪
相关链接:
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8-08/29/content_7747406.htm
附2:博士生工作团惠州分团37名博士研究生完成惠企科技工作
8月23日,2018年“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惠州分团闭团仪式在仲恺高新区科融创业大厦举行,来自全国23所高校的37名博士研究生,完成了他们在23家惠州企业的驻点科技服务工作。在驻点的一个月时间里,37名博士研究生共梳理分析企业技术需求和难题68项,提出企业生产工艺优化方案47个,为推动惠州创新驱动发展和帮助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添了把力”。
据了解,2009年启动的“蓝火计划”,是教育部为加快高校创新科技成果向社会转移转化实施的一项重大产学研行动计划,组建“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而惠州是继2017年之后,第二次迎来“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
进企业:提出企业生产工艺优化方案47个
时间回到一个月前,7月24日上午,2018年“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惠州分团举行开团仪式。今年“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将在惠州等全国7个城市开展,47所高校的166名博士生将派驻服务86家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和社会实践工作。其中,有37名博士派驻惠州23家企业,派驻博士数量在7个城市中最多。
记者在名单中看到,这批博士来自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21所名校,共有TCL王牌电器、TCL瑞智制冷设备、德赛电池、德赛西威、亿纬锂能、九联科技、索尼精密部件等23家知名企业参与本次行动。他们的集中派驻时间为一个月,服务周期则长达一年。
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刘红斌介绍,经过多年实践,博士生工作团对加强校地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还探索打造出了具有中国高校特色的师徒创业圈,即学生在前台创业、教授团队在后台提供技术支撑的新模式,让高校智库支持经济、科技发展的效用不断放大。
惠州市人社局副局长谢耀凡告诉记者,今年是“蓝火计划”入驻惠州规模最大的一次。在惠州的这一个月里,博士生工作团的37名博士与企业在“政、产、学、研、用”领域无缝对接,共梳理分析企业技术需求和难题68项,提出企业生产工艺优化方案47个,开展专业知识培训讲座35次,撰写调研报告37份,开展各类科研试验19次,累计考察服务企业143人次,有效助推了企业的科技创新。
进驻企业、集中服务的时间虽然只有一个月,但持续服务时间长达一年,这将进一步推动更多产学研合作项目落户惠州,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更好衔接,为惠州打造集聚创新动能的“第二岛链”贡献更多力量。
助发展:优化方案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博士生进企业,究竟碰撞出了哪些火花?我们不妨来看一下。
在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的刘万英提供了改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浸润性能的优化方案,将电池静置时间由原来的24小时缩短到2小时,很好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上海交通大学的杨凌宇协助惠州华励医疗有限公司提出一种慢性伤口细菌生物膜模型建立及产品抗菌性能的研究方法。
在索尼精密部件(惠州)有限公司,大连海事大学的盛德尊提出了解决点胶机胶水拉丝、粘结、过早硬化的方案,为生产线自动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在惠州清水湾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四川大学的王旭开展了特异性生物材料对污水中重金属的吸附过程探究以及微生物对重金属生物矿化过程与机制的分析,协助企业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优化运营规程,改善研发现状。
四川大学的喻伟闯协助惠州市锦好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电子工程师开展助听器旧产品改善升级、新产品设计研发等方面工作,并与结构工程师就助听器腔体设计中的消除声短路、抑制声共振等进行探讨,提出电路优化方案,还翻译相关英文资料10余份。
东南大学的于芳为惠州市紫阳照科技有限公司提出了生产车间员工绩效考核优化方案,帮助拟定中高层管理者年终奖金分配方案,对公司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予以梳理、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司车间的生产效率。
企业:带来不一样的新鲜血液
对于企业来说,博士生工作团的进驻,为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科研创新方面的帮助。
“更为关键的是,通过这次活动,校企之间、校校之间、校地之间建立了长效的合作模式,带给企业不一样的新鲜血液,为激发高校和企业的积极性,扎实有效推进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探索。”TCL电子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招聘经理秦晓娟表示。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此次有4名博士生加入,是这一批企业中进驻博士生最多的。该公司研究院助理黄梅告诉记者,这4名博士生不仅为公司在具体项目的研发方面提供了帮助,更重要的是为公司和高校之间的联系搭建了桥梁。“与高校的深入联系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公司在研发力量和研发设备上的不足,为我们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提供更为长久的帮助。当然,我们企业在高校成果转化方面,也可为他们提供平台,可谓是合作双赢。”
惠州市星之光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印制电路板PCB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资深研发工程师陈健告诉记者,博士生工作团的到来,让企业感受到了一股清新的学术之风。“出于生存和发展的考虑,长久以来,我们企业的科技研发过于强调效益,而忽略了基础理论层面的研究。而进驻企业的博士生,都带有浓浓的书卷气,学术作风过硬,理论功底扎实。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重新重视起基础理论的研究,并找到理论结合实际的切入点。从长远来看,这对我们企业筑牢科研创新根基大有帮助。”
博士:驻点服务带来有益启迪
博士进企业提供科技服务的同时也收获了成长。
来自重庆大学的张世广告诉记者,刚进驻企业时,他担心自己无法学以致用,成了大家眼中的“书呆子”。而在短短的一个月里,他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进驻的德赛集团制定了多层次的投资标寻找方案,这也让他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检验”。
来自中国矿业大学的刘万英告诉记者,在亿纬锂能的驻点经历,让她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产学研。“我们在校学生有时过于追求理论、过于追求前沿,往往忽略了实际生产问题。这次活动恰好给了我们机会,让我们走访企业,了解实际问题,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知道自己在学校里该学什么做什么,并且怎样将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了解生产和学习研究的差距和契合点在哪里。这对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研究大有帮助。”
“我们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极大地增长了见识。”2018年“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惠州分团黄鹏表示,短短一个月驻点服务,给大家带来有益启迪,进一步培养了大家的实践能力,更让大家体会到自身的不足和潜在的进步空间。
本组文/图 记者潘高耸 实习生陈楚乔 通讯员胡中胜
相关链接:
http://gd.people.com.cn/GB/n2/2018/0824/c123932-31972346.html